皖美新闻网-致力于安徽立足于全面全国,呈现新媒体端口的优质新闻内容,集纳融合全省地区、行业最新动态,打造安徽权威主流的信息聚合传播新闻资讯发布平台。
首页 > 安徽 > 正文

中央媒体看安徽丨从亿万年到半小时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4/8/7 18:53:11
浏览:

8月5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从亿万年到半小时——我国生物炭高效制备及产业化攻关纪实》,介绍安徽通过世界首套采用生物质催化转化技术生产生物炭的装置,将生物质变成了可持续资源,大幅提升转化率,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绿炭资源。

从亿万年到半小时

——我国生物炭高效制备及产业化攻关纪实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吴长锋

一竿竿新鲜的竹子,被破碎成5公分大小的竹片,送进炭化炉。

“出炉!”半小时后,随着操作工的一声号令,炉壁缓缓打开,乌黑光亮的竹炭从炉内淌出,散发出特有的芳香……

7月16日,科技日报记者在安徽昊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与科研人员一起见证了这一奇迹的发生。

“这是世界首套采用生物质催化转化技术生产生物炭的装置,年产量可达5万吨。”望着眼前的炭化炉,合肥工业大学教授邢献军激动地说,“我们终于把生物质变成了可持续资源!”

大幅提升转化率

“如果没有了化石能源,人类将如何应对?”2009年,在一次国际能源学术会议上,邢献军和与会学者们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热议。他回忆道,当时大家普遍认为,生物质能源是最具潜力的替代方案。

“生物质,通常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具有重要的能源和资源价值。”邢献军告诉记者,生物质来源广泛、可再生性强,只要有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等条件,生物质就可以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然而,彼时的生物质利用方式大多局限于焚烧发电。在邢献军看来,生物质资源被这样简单地烧掉,不仅效率低下,也不够环保。从那时起,他就将“生物质资源化高效利用”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

当时,这还是个新事物,国内外相关技术处于一片空白。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千百年来沿用的制炭技术,其本质上是高温热解和低温烘焙的技术方法,炭转化的得炭率仅在35%左右,而且污染严重。

怎样提高生物质变成炭的转化率?邢献军反复琢磨。

2011年,邢献军离开长期担任高管的安徽皖能集团,来到合肥工业大学,并牵头组建了先进能源技术与装备研究院,开启了用生物质催化转化方法高效制备生物炭技术研究攻关。

然而,项目刚起步,就面临诸多困难。资金不足,邢献军就把自己的全部积蓄填了进去;团队缺人,他拉来之前课题组的同事并肩作战……为了做试验,他与当地一家化工厂软磨硬泡,硬是在那里建起了生物质催化转化的反应炉。

这年7月,世界首次通过催化转化制备的生物炭,在合肥中盐红四方化工厂出炉。“虽然那次仅有500克炭,我的心情却无比兴奋。”邢献军说。

紧接着,他们向提高效能、放大产量的目标迈进。“为找到生物质炭化的最优工艺参数,光是各种实验,就做过上万次。”回忆起那些不分昼夜做实验的日子,团队成员、合肥工业大学张学飞博士说。

其间,团队研发出一种“固溶分压技术”,能够将反应中产生的含碳气体,全部重新压回到生物炭分子内部,从而让生物质所含的碳元素全部转化成炭,炭转化率一举提升到60%左右。这意味着,除去生物质近40%固有的含水量外,其余组分几乎全部被炭化了。

找到“临界能量点”

“如何将生物质亿万年的炭化过程,缩短至数小时之内?”邢献军要突破的最后一个障碍是时间,因为炭化过程越长,能耗就越高。

2013年,在团队着手建设年产5000吨生物炭中试示范项目时,他们发现,在实验室和中试规模下,生物炭品质很稳定;而一旦规模扩大,在大型炭化炉内进行生产,生物质传热和催化剂分布的不均匀性问题就凸显出来。这不仅影响炭化时间,导致能耗飙升,还出现了“夹生炭”的问题。

数百次实验之后,团队终于将炭化时间由7天缩短为1天。这一重要进展,让团队看到了希望,也坚定了信心。

“这是一场与时间和自我的赛跑。”团队中的在读博士臧真娟说。再一轮千百次实验之后,他们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找到了生物质炭化过程相变的“临界能量点”,从而设计出最优催化剂,让生物炭实现了可控制备。

又是两年多过去,团队迎来新突破——炭化时间缩短为12小时。

此后,通过对催化剂组分、炉内生物质传热以及分子衍变机理等进行理论分析、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团队不断优化工艺,逐步将炭化时间缩短为1小时、42分钟……

最终,生物质炭化过程缩短至30分钟!生物炭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且生产过程几乎实现零排放。

2019年底,世界首台日产100吨生物质炭的炭化炉定型下线,实现了一炉一次制备1吨、年产5000吨生物炭的目标。

污泥也可变“黑金”

邢献军团队的实验室,实际上是一个占地数千平方米的工业车间。这里陈列着团队各个阶段研制的炭化炉,还有数控机床等机加工设备。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动手造出来的。”邢献军说,每次工艺参数调整都得改设备。从加工农作物秸秆的造粒机、毛竹破碎机,到各种立式、卧式炭化炉,再到生物质分级超焓燃烧锅炉……这些设备都是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

“认准一件事,就要坚持干到底。”十多年的科研过程中,邢献军带领团队获得了无数奖项,发表了数百篇高水平论文。生物炭实现大规模高效制备后,他们又把目光瞄向了利用生物炭制备碳基新材料的研究上。

“理论上,所有的生物质都可以作为制备生物炭的材料。其中,农林废弃物是较为理想的生物炭原料,秸秆、木屑甚至污泥等等,都是宝藏。”邢献军说,废弃物可以逆袭成为身价百倍的“黑金”。

目前,团队已成功研发出超声波生物炭活化装置,使活性生物炭具备了更高的价值。利用生物炭制备的石墨材料、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等储能产品,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即将实现产业化。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瞄准产业做科研,把论文写在产品上,把研究做在工厂里,把成果转化到市场中,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绿炭资源!”邢献军说。

Tags标签: 科技

合肥

更多>
  • “中国红”亮相巴黎残奥会开幕式

    北京时间29日凌晨,第17届夏季残奥会开幕式在法国巴黎举行,女子轮椅击剑运动员辜海燕和男子举重运动员齐勇凯执五星红旗率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中国红”再次惊艳亮相。

  • 美国达美航空公司一维修中心发生事故 致2死1伤

    央视记者当地时间8月27日获悉,达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 )发表声明表示,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达美航空公司维修技术中心于当天早上发生事故,造成2名达美员工死亡、另有1人重伤。

国内世卫组织启动全球计划遏制猴痘疫情传播
国内苏丹东部一座大坝垮塌 造成60人死亡、数百人失踪
国内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向中国援桑医疗队授勋

安徽

更多>
  • 王清宪与邱勇举行工作会谈

    8月27日下午,省长王清宪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一行举行工作会谈。

  • “见习计划”促就业

    8月21日,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见习岗位上的应届毕业生进行生产环节全流程培训。

国际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完成钻完井作业
国际AI创意短视频|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国际时政微观察丨奖牌背后,闪耀新时代中国精神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