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新闻网-致力于安徽立足于全面全国,呈现新媒体端口的优质新闻内容,集纳融合全省地区、行业最新动态,打造安徽权威主流的信息聚合传播新闻资讯发布平台。
首页 > 三农 > 正文

一粒种子的新使命

来源: 农民日报 - 时间:2024/8/14 18:43:47
浏览:

每年农作物制种面积50万亩,种子年销量5亿斤,年销售额6.4亿元;作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建有稳定的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3个,打造安徽省良种生产大县和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生产的良种销往皖豫鲁苏鄂等省份,能满足黄淮海2000万亩地用种需求;2022年小麦最高单产位居安徽省第一,2023年位居安徽省第二……种子这一农业“芯片”正在安徽淮北的濉溪大地上迸发新动能。

从购买良种到自主研发,一粒种子生根发芽

濉溪县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核心区位于沱河、浍河之间的狭长地带,涵盖了百善镇、四铺镇、铁佛镇共680平方公里丰饶而广袤的土地,是一处独具特色的种子繁育带。20世纪末,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粮食集散地,因交通便利,一大批粮食经纪人汇聚于此,将这里出产的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分销至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正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催生了濉溪本土第一批种子企业。

安徽柳丰种业公司是濉溪县种业龙头企业,而十多年前,它只是百善镇的一个农资门市部。公司销售经理刘国浩回忆:“当时濉溪当地也有人开展育种,那时还不用省审国审,大家选好了种,就繁育推广。更多的则是经纪人低价买来商品粮和种子,再加价卖掉,赚个差价。”

2003年,柳丰种业公司联合皖北及邻省另外7家公司,买断了“中黄13”大豆品种的经营权,此后10年,这个大豆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亿亩。“1亿亩里,我们销售的种子差不多占了1/5。”刘国浩说。

“中黄13”是块“敲门砖”,借助联合销售该品种的契机,濉溪当地粮食经纪大户被带入了种业“圈子”。他们尝到了种子的甜头,也看到了种子的重要性。

买断种子,也有很大风险。同为濉溪县种业龙头企业的安徽永民种业公司曾斥资上千万元,买断某个大豆品种的全国经营权,却因种子性状不稳定,只得暂停推广,并继续繁育提纯。买断种子经营权,有点像“开盲盒”,风险不可控,倒逼濉溪县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始自主研发。

在此之前,濉溪县农业部门在种子研发上也曾进行过有益的探索。自我国确定了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后,濉溪县农科所于20世纪90年代初研发出的小麦品种“皖麦3号”,成为该县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濉溪县主要农作物国家区域试验站研究员周素英介绍:“当时小麦亩产不过100多斤,这个品种亩产最高达到了500斤,推广面积持续扩大。”

2010年,濉溪县农科所又选育成功“濉麦1216”,在申报省级审定后的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中,产量和抗病性都超过了同时参试的另外41个品种,连续三年排在第一,顺利通过省级审定,由于表现突出被推荐到国家试验中,又顺利通过了国家审定,成为淮北市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小麦国审品种。由于特别耐旱和耐盐碱,“濉麦1216”在苏北地区备受欢迎,当地许多亩产低于600斤的盐碱地由于种植这一品种,获得了亩产800斤以上的较好收成。

政府部门引领在先,民营企业闻风而动,一粒种子萌发出无限生机。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濉溪种业叫响全国

民营企业在种业振兴中挑大梁,濉溪县的这一独特现象为全国种业界瞩目。

濉溪县现有20家持证的良种企业,民营企业占2/3。在濉溪种业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是一股特别的力量,企业懂农业、善经营,在摸爬滚打中抱团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推动濉溪种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3年11月22日一早,濉溪县柳丰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太宇发了一条朋友圈:“柳丰!国审第一种。柳丰!国审模式已打开……后期精彩,敬请期待。”

赵太宇被同行称为“皖北最年轻的研发出国审品种的专家”,他所说的“国审第一种”,指的是农科所自主研发的大豆品种“柳豆108”。

2011年起,赵太宇率领团队开始选育“柳豆108”,他回忆:“大豆花的授粉期有10天左右,为了赶在太阳出来前授粉,每天凌晨3点半得起床,从淮北市区开车来地里,5点左右开始授粉,太阳出来前完成授粉。”从开始选育到通过国审,整整用了12年时间。

今年,柳丰农科所进入“国审品种收获季”,半年里,“柳麦521”“柳麦1257”相继通过国家审定。

回忆“永民麦1号”的研发,永民种业公司副总经理赵鹏用“大量试错”来形容这一过程,“我们选择父本母本时,既要抗病性强,又要抗冻性好,还要求高产抗倒伏,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试错。”

投入大量研发人员,每年花掉专项研发经费两三百万元,耗时逾十年,“永民麦1号”终于“试错成功”,于2022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

赵鹏介绍:“我们今年繁育了1万多亩‘永民麦1号’,前几天测产,亩产1400斤,这是繁育大户的数据,大田种植产量还会高些。明年我们计划繁育两三万亩,后年就能大规模销售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育种就是“广种薄收”甚至“无收”,选育的品系越多,成功的概率才会增加。随着自主研发的品种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好,濉溪种子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其中,从“买方”到“卖方”的身份转变,最能说明问题。以大豆种子为例,以前濉溪的种业企业是去山东、河南买别人研发品种的经营权,而如今,外地企业纷纷来濉溪“淘宝”。“2021年,河南那边有客户找上门,要买断我们一款省审大豆品种的全国经营权,我们将3款品种打包,获得的转让费超过100万元。”说起那次经营权转让,赵鹏很自豪。“买种子,到濉溪”如今渐成业界共识。

从多而不精到以精取胜,现代种业续写新篇

在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记者见到一份统计表:截至今年6月10日,濉溪县持有生产许可证的种业企业有20家,从事自主研发育种的有15家,全县通过审定的品种50个,其中国审品种14个。

“濉溪的良种研发,在全国已处于第一方阵。”说到这里,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周维江话锋一转,“遗憾的是缺少‘爆款’。”

何为“爆款”?周维江介绍,柳丰种业公司研发的“柳麦618”,以矮秆、大穗、高产等特点,而成为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主推品种、国家黄淮麦区专家主导品种,2022年单产最高达到1720.8斤,这算是“爆款”。

改变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现状,多出精品、“爆款”,是濉溪种业需要面对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濉溪县委、县政府,种子协会,种子企业共同谋划,着力转型。

“我公司以前一年差不多出5个过审品种,现在则改为5年出一个,要出必出精品。”柳丰种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永民种业公司同样选择了“以精取胜”的转型路径:公司正在研发的一个大豆品系,抗逆性强、蛋白含量高,亩产超国内主流大豆品种50斤到100斤。

种业精品离不开科技加持。赵鹏介绍,围绕新大豆品系的研发,公司与科研机构展开了多方紧密合作,“科研机构在实验室里育种,在我们基地试种,产学研一体,成果共享。”

周素英说,濉溪县主要农作物国家区域试验站正在主导筹建的“育种分子实验室”,将助力濉溪种业实现从经验育种到精准育种的历史性跨越,今后3到5年就可选育出一个品种,比传统育种时间缩短2/3。

濉溪县域内205万亩麦田,有50万亩用于良种繁育,1个技术辅导员对接5个种粮大户,1个种粮大户辐射20个以上农户,形成一套繁育技术推广体系。对于贡献突出的大户,政府给予奖励。

一粒种子,激活农业的“芯”动力,也托举着乡村振兴大梦想。近年来,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科学制定并有效落实种业发展规划,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品种审定与引进、小麦良种繁育、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小麦金融保险等作出奖补。推动规模化育种基地建设,构建品牌化商业育种体系,加大引才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等。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濉溪种业正为捧牢“中国饭碗”加速发力,为守护“丰收中国”追光前行。

每年农作物制种面积50万亩,种子年销量5亿斤,年销售额6.4亿元;作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建有稳定的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3个,打造安徽省良种生产大县和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生产的良种销往皖豫鲁苏鄂等省份,能满足黄淮海2000万亩地用种需求;2022年小麦最高单产位居安徽省第一,2023年位居安徽省第二……种子这一农业“芯片”正在安徽淮北的濉溪大地上迸发新动能。

从购买良种到自主研发,一粒种子生根发芽

濉溪县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核心区位于沱河、浍河之间的狭长地带,涵盖了百善镇、四铺镇、铁佛镇共680平方公里丰饶而广袤的土地,是一处独具特色的种子繁育带。20世纪末,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粮食集散地,因交通便利,一大批粮食经纪人汇聚于此,将这里出产的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分销至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正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催生了濉溪本土第一批种子企业。

安徽柳丰种业公司是濉溪县种业龙头企业,而十多年前,它只是百善镇的一个农资门市部。公司销售经理刘国浩回忆:“当时濉溪当地也有人开展育种,那时还不用省审国审,大家选好了种,就繁育推广。更多的则是经纪人低价买来商品粮和种子,再加价卖掉,赚个差价。”

2003年,柳丰种业公司联合皖北及邻省另外7家公司,买断了“中黄13”大豆品种的经营权,此后10年,这个大豆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亿亩。“1亿亩里,我们销售的种子差不多占了1/5。”刘国浩说。

“中黄13”是块“敲门砖”,借助联合销售该品种的契机,濉溪当地粮食经纪大户被带入了种业“圈子”。他们尝到了种子的甜头,也看到了种子的重要性。

买断种子,也有很大风险。同为濉溪县种业龙头企业的安徽永民种业公司曾斥资上千万元,买断某个大豆品种的全国经营权,却因种子性状不稳定,只得暂停推广,并继续繁育提纯。买断种子经营权,有点像“开盲盒”,风险不可控,倒逼濉溪县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始自主研发。

在此之前,濉溪县农业部门在种子研发上也曾进行过有益的探索。自我国确定了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后,濉溪县农科所于20世纪90年代初研发出的小麦品种“皖麦3号”,成为该县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濉溪县主要农作物国家区域试验站研究员周素英介绍:“当时小麦亩产不过100多斤,这个品种亩产最高达到了500斤,推广面积持续扩大。”

2010年,濉溪县农科所又选育成功“濉麦1216”,在申报省级审定后的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中,产量和抗病性都超过了同时参试的另外41个品种,连续三年排在第一,顺利通过省级审定,由于表现突出被推荐到国家试验中,又顺利通过了国家审定,成为淮北市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小麦国审品种。由于特别耐旱和耐盐碱,“濉麦1216”在苏北地区备受欢迎,当地许多亩产低于600斤的盐碱地由于种植这一品种,获得了亩产800斤以上的较好收成。

政府部门引领在先,民营企业闻风而动,一粒种子萌发出无限生机。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濉溪种业叫响全国

民营企业在种业振兴中挑大梁,濉溪县的这一独特现象为全国种业界瞩目。

濉溪县现有20家持证的良种企业,民营企业占2/3。在濉溪种业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是一股特别的力量,企业懂农业、善经营,在摸爬滚打中抱团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推动濉溪种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3年11月22日一早,濉溪县柳丰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太宇发了一条朋友圈:“柳丰!国审第一种。柳丰!国审模式已打开……后期精彩,敬请期待。”

赵太宇被同行称为“皖北最年轻的研发出国审品种的专家”,他所说的“国审第一种”,指的是农科所自主研发的大豆品种“柳豆108”。

2011年起,赵太宇率领团队开始选育“柳豆108”,他回忆:“大豆花的授粉期有10天左右,为了赶在太阳出来前授粉,每天凌晨3点半得起床,从淮北市区开车来地里,5点左右开始授粉,太阳出来前完成授粉。”从开始选育到通过国审,整整用了12年时间。

今年,柳丰农科所进入“国审品种收获季”,半年里,“柳麦521”“柳麦1257”相继通过国家审定。

回忆“永民麦1号”的研发,永民种业公司副总经理赵鹏用“大量试错”来形容这一过程,“我们选择父本母本时,既要抗病性强,又要抗冻性好,还要求高产抗倒伏,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试错。”

投入大量研发人员,每年花掉专项研发经费两三百万元,耗时逾十年,“永民麦1号”终于“试错成功”,于2022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

赵鹏介绍:“我们今年繁育了1万多亩‘永民麦1号’,前几天测产,亩产1400斤,这是繁育大户的数据,大田种植产量还会高些。明年我们计划繁育两三万亩,后年就能大规模销售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育种就是“广种薄收”甚至“无收”,选育的品系越多,成功的概率才会增加。随着自主研发的品种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好,濉溪种子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其中,从“买方”到“卖方”的身份转变,最能说明问题。以大豆种子为例,以前濉溪的种业企业是去山东、河南买别人研发品种的经营权,而如今,外地企业纷纷来濉溪“淘宝”。“2021年,河南那边有客户找上门,要买断我们一款省审大豆品种的全国经营权,我们将3款品种打包,获得的转让费超过100万元。”说起那次经营权转让,赵鹏很自豪。“买种子,到濉溪”如今渐成业界共识。

从多而不精到以精取胜,现代种业续写新篇

在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记者见到一份统计表:截至今年6月10日,濉溪县持有生产许可证的种业企业有20家,从事自主研发育种的有15家,全县通过审定的品种50个,其中国审品种14个。

“濉溪的良种研发,在全国已处于第一方阵。”说到这里,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周维江话锋一转,“遗憾的是缺少‘爆款’。”

何为“爆款”?周维江介绍,柳丰种业公司研发的“柳麦618”,以矮秆、大穗、高产等特点,而成为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主推品种、国家黄淮麦区专家主导品种,2022年单产最高达到1720.8斤,这算是“爆款”。

改变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现状,多出精品、“爆款”,是濉溪种业需要面对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濉溪县委、县政府,种子协会,种子企业共同谋划,着力转型。

“我公司以前一年差不多出5个过审品种,现在则改为5年出一个,要出必出精品。”柳丰种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永民种业公司同样选择了“以精取胜”的转型路径:公司正在研发的一个大豆品系,抗逆性强、蛋白含量高,亩产超国内主流大豆品种50斤到100斤。

种业精品离不开科技加持。赵鹏介绍,围绕新大豆品系的研发,公司与科研机构展开了多方紧密合作,“科研机构在实验室里育种,在我们基地试种,产学研一体,成果共享。”

周素英说,濉溪县主要农作物国家区域试验站正在主导筹建的“育种分子实验室”,将助力濉溪种业实现从经验育种到精准育种的历史性跨越,今后3到5年就可选育出一个品种,比传统育种时间缩短2/3。

濉溪县域内205万亩麦田,有50万亩用于良种繁育,1个技术辅导员对接5个种粮大户,1个种粮大户辐射20个以上农户,形成一套繁育技术推广体系。对于贡献突出的大户,政府给予奖励。

一粒种子,激活农业的“芯”动力,也托举着乡村振兴大梦想。近年来,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科学制定并有效落实种业发展规划,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品种审定与引进、小麦良种繁育、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小麦金融保险等作出奖补。推动规模化育种基地建设,构建品牌化商业育种体系,加大引才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等。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濉溪种业正为捧牢“中国饭碗”加速发力,为守护“丰收中国”追光前行。

Tags标签: 农产品

合肥

更多>
  • “中国红”亮相巴黎残奥会开幕式

    北京时间29日凌晨,第17届夏季残奥会开幕式在法国巴黎举行,女子轮椅击剑运动员辜海燕和男子举重运动员齐勇凯执五星红旗率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中国红”再次惊艳亮相。

  • 美国达美航空公司一维修中心发生事故 致2死1伤

    央视记者当地时间8月27日获悉,达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 )发表声明表示,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达美航空公司维修技术中心于当天早上发生事故,造成2名达美员工死亡、另有1人重伤。

国内世卫组织启动全球计划遏制猴痘疫情传播
国内苏丹东部一座大坝垮塌 造成60人死亡、数百人失踪
国内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向中国援桑医疗队授勋

安徽

更多>
  • 王清宪与邱勇举行工作会谈

    8月27日下午,省长王清宪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一行举行工作会谈。

  • “见习计划”促就业

    8月21日,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见习岗位上的应届毕业生进行生产环节全流程培训。

国际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完成钻完井作业
国际AI创意短视频|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国际时政微观察丨奖牌背后,闪耀新时代中国精神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