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新闻网-致力于安徽立足于全面全国,呈现新媒体端口的优质新闻内容,集纳融合全省地区、行业最新动态,打造安徽权威主流的信息聚合传播新闻资讯发布平台。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我与改革的“不解情缘”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 时间:2024/8/14 19:15:57
浏览:

7月25日,利用盛夏农闲,徐淙祥的“乡村课堂”又“开讲”了。

这次召开的2024秋季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由太和县农业农村局、太和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办,从太和县选出来的150位“新农人”,在大新镇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小麦玉米大豆优质高产栽培,培训完要考试,发毕业证。”主讲人之一的徐淙祥介绍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其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重大目标,让徐淙祥格外关注。在他看来,不断提高农民专业素养,培养更多既懂先进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是农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之一。

回望近半个世纪,徐淙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改革从“吹皱一池春水”到奔流至海的波澜壮阔的过程,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他和千千万万农民一起,既是改革的受益人,也是改革一线的践行者,在改革带来的历史性巨变中,他们正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从“传统”到“现代”

为了能“多种粮、种好粮”,徐淙祥与土地较了大半辈子的劲。

1972年,徐淙祥才19岁,农校毕业的他,放弃了教师工作,到当时的太和县旧县公社农科站当起了农技员。

“那时候生产技术落后,小麦亩产不到300公斤,大豆亩产只有几十公斤,吃不饱是普遍现象。”徐淙祥回忆说。

痴迷农事的他,和同事们一起在地里搞试验,一心想着研制优良品种。他还在自家的一分半自留地、一亩多菜地里种上小麦和大豆,想办法提高产量。

1978年,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生产关系一经理顺,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整个生产队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至1970年产量的总和。

尽管生产力得到了极大释放,但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严重落后的局面仍旧无法改观,徐淙祥最深切的体会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小麦大豆的产量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一是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种地全靠肩挑手提,人工拉犁耙地;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极差,逢旱遇雨,就会歉收甚至绝收。

徐淙祥隐隐觉得:小岗改革,是发生在传统农业领域里的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中国农业的根本性出路,必须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现代农业是啥样?那时候的徐淙祥并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他能从一些新生事物中感受到现代农业的巨大能量——1970年代末,旧县公社有了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当这个“突突”冒着黑烟的怪物驶进乡村时,所有人为之震惊,“这个铁机器能耕地,能拉肥料,神通广大,村民们都戏称它是‘种地能手’。”徐淙祥笑着说。

1983年12月,徐淙祥经统一招录,被录用为旧县八里店乡农民技术员。1991年8月,他被聘任为八里店乡农技综合服务站站长。1995年3月,他又担任起旧县镇政府农业办公室副主任。

10多年里,他一直没有离开过土地,埋头只做一件事:领着四里八乡的农民在地里搞试验,用良种、良法、良机,不断提高粮食产量。

“那时只有一个想法,带着大家学科学、用科学,我跟他们说,科学种田是改变农业的唯一出路。”徐淙祥回忆说,在他的引导下,很多农民上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有人成天揣着收音机边干活边收听科学种田知识,这里面,有一部分人后来当上了大队书记,有些人成了致富带头人。

他沿着先前隐隐窥见的方向不断探索和钻研,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重大变革提前做好准备。

也是在那些年的实践中,现代农业是啥样,他心里终于有了清晰的答案:“那就是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订单化出售、产业化发展。”

“现代农业最讲究科学”

真正让徐淙祥得以实现“多种粮、种好粮”梦想的,始于我省20世纪90年代初推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革。

1991年1月至1997年3月,安徽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关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若干规定》《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决定》,把集体经营优越性和农民家庭经营积极性结合起来,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强调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此后,又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徐淙祥成为最早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批人,他陆续流转了500亩土地,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开始了新的探索。

2008年前后,太和县在徐淙祥流转的地里搞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徐淙祥给当时在太和县农委农业股任职、现在太和县农技站担任站长的李安成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回忆说,“徐淙祥把整个心思都放在地里,我们也在别人的地里搞小麦高产攻关,别人图省事,施一袋复合肥就行了,但徐淙祥会拉好几趟有机肥去地里施,一天还要去地里观察好多次。”

太和县农委原副主任徐功学回忆,“在当时,太和县搞农技的人有不少,但能把技术琢磨透,还能总结起来编成指导生产口诀的,只有徐淙祥一人。”

徐功学说的“生产口诀”,指的是徐淙祥将多年生产经验结合谚语编制出来的“小麦现代绿色高效栽培种植法”,徐淙祥共编制了120首谚语,涵盖了土壤、施肥、水利、品种、工具、管理等各个生产环节。

徐淙祥的孙子徐旭东记得,有一次,徐淙祥领着农户在试验田里播种大豆,按技术标准,15平方米左右的地里要种324颗种子,“分成6行,每行种54颗”,徐淙祥在一边盯着播种的农户,神情严肃,“多一颗不行,少一颗也不行。”

徐旭东觉得爷爷在种庄稼这件事上特别“抠细节”,严苛到几乎不近情理,时间长了,他渐渐意识到,这恰恰是丰收的保证,“现代农业最讲究科学,每一个环节都要按标准来,这才是良法。”徐旭东说。

徐淙祥的“现代农业”做得有声有色,也得益于太和县在农业改革方面“先人一步”、走在前列。

在太和县农委任职40余年的徐功学,亲历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大大小小改革,他分析认为,太和县的现代农业发展,一直呈现“组织化、本土化、精英化”的特点。

“农民组织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太和县如今已发展有2700多个合作社和9000多个家庭农场,这是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太和还重视培养本土化人才,各乡镇都出了不少土专家,种地有一套。还有就是当地民间资本比较殷实,发展农业的大户,肯掏钱置办配套设施,各种大型机械都舍得买,像大型自动喷灌机,转一圈就能浇上千亩地,这在我们太和十几年前就做到了,到了2015年以前基本上都普及了。”徐功学介绍说。

改革利好激发“丰收执念”

2007年,伴随着《农业专业合作社法》颁布施行,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破解“大国小农”之困,促进和规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发展的意见,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

2014年,安徽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首批整省推进试点省之一,到2016年底,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在李安成看来,这些改革对徐淙祥这样的种粮大户影响深远。“土地流转更方便,也更容易流转到高品质的土地,加上太和县被划为全国十三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政府投入资金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建设,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让种粮大户享受到了很多政策利好。”

改革如波浪层层推进,徐淙祥带领农户开始向农业发展的纵深领域探索。他牵头成立了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将承包耕地扩大到1230亩,入股社员403户,向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他还主导研制夏大豆新品种,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研制小麦品种,每年都有新成果通过审批,在黄淮地区推广应用。

千亩成片,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让徐淙祥又产生了一个“执念”:不仅要在300亩高产试验田里实现“亩产双吨”,在大田里同样也要达到这个目标。

按照现代农业科技的要求,千亩以上的农场,必须要有相应的晒场、农机库房、仓库、烘干塔等,这样一个完整的规模经营体系,能大大抵抗各种自然灾害,尤其在收播的时候,完善的基础设施尤其重要。“千亩农场至少要有五亩地大的水泥晒场,还得有三百吨到五百吨大的烘干塔,庄稼收割回来后,哪怕见不到一个太阳,也能实现干燥后保存。”徐淙祥介绍。

用严苛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农场,徐淙祥觉得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建设一个高标准现代化的农事服务中心,成为徐淙祥眼下最急迫的大事。

“这个农事服务中心已经规划好了,占地十五亩,目前基础设施部分已经动工,争取尽快完工。”徐淙祥介绍,建成后,农事服务中心将拥有农机库房、粮食仓库、水泥晒场、烘干塔、消防系统、现代化控制室、试验室等硬件设施,“有了它,不但能将这1230亩种得更好,还能为周围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还能利用互联网进行复制和推广。”

欲速则不达,徐淙祥习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踏实实,“等这些都建起来了,达到了标准,我就扩大种植面积,达不到,我就不扩大。”

爷孙“接力”智慧农业

2018年7月,徐旭东回到老家,进入了爷爷创办的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了社里最年轻的成员。

6年来,徐旭东一步不落地跟着爷爷在地里钻,规划、选种、记载、取样……试验项目成功了,爷孙俩兴奋得觉都睡不着。“也有生气急躁的时候,我们试验种大豆,会有好多品种,编上号,农户有时候弄错了,没按要求种,试验结果会出问题,爷爷会很着急,因为这种错是没办法挽回的。”

如今,徐旭东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庄稼人,也渐渐读懂了爷爷,“他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勤劳本分,做事踏实,他曾跟我说,他对种田有种迷恋,对丰收有种执念,而最重要的,是中国农业的一系列改革,促成了他和土地之间的不解情缘。”

在爷爷身上,徐旭东还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最纯朴的本色,“爷爷是共产党员,他时常跟我说,共产党员应该时时刻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这些年来,在他的帮助和引领下,很多当年的贫困户变成了科技示范户,走上了致富路。”

站在已经开工的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工地上,爷孙俩心中徐徐展开更具“智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远景——那是一种像工厂流水线似的生产模式,从耕播到收获,过程实现全智能化控制、精准化管理、无人化作业。

徐旭东说,“这也是爷爷的梦想,他希望,真正的智能化生态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要在我这代人身上实现。”

风正从遥远的地平线吹过来,眼前这片广袤田野,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祁海群 安耀武)

Tags标签: 农民培训班

合肥

更多>
  • “中国红”亮相巴黎残奥会开幕式

    北京时间29日凌晨,第17届夏季残奥会开幕式在法国巴黎举行,女子轮椅击剑运动员辜海燕和男子举重运动员齐勇凯执五星红旗率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中国红”再次惊艳亮相。

  • 美国达美航空公司一维修中心发生事故 致2死1伤

    央视记者当地时间8月27日获悉,达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 )发表声明表示,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达美航空公司维修技术中心于当天早上发生事故,造成2名达美员工死亡、另有1人重伤。

国内世卫组织启动全球计划遏制猴痘疫情传播
国内苏丹东部一座大坝垮塌 造成60人死亡、数百人失踪
国内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向中国援桑医疗队授勋

安徽

更多>
  • 王清宪与邱勇举行工作会谈

    8月27日下午,省长王清宪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一行举行工作会谈。

  • “见习计划”促就业

    8月21日,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见习岗位上的应届毕业生进行生产环节全流程培训。

国际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完成钻完井作业
国际AI创意短视频|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国际时政微观察丨奖牌背后,闪耀新时代中国精神

合作单位